7、忌諱過於時髦的字
在歷史的任何階段,總會湧現出一些極為時髦的字眼兒。如果起名時追逐這樣的字,必然使人感到傢長文化素質差,簡單是俗不可耐,而且這樣的名字,也容易重復。五十年代的“建國”,七十年代的“衛東”,可以說遍及大江南北;“李建國”、“馬建國”、“陳建國”、“王衛東”、“劉衛東”、“趙衛東”……又可謂千人一面。由於政治狂熱情緒的蔓延,把政治色彩溶入姓名中,曾一度成為最時髦的事情。誠然,名字的確需要色彩去點綴,但姓名的色彩需要五顏六色。人人都去追逐時髦的字眼兒,也未免太單調乏味瞭。由此不能不讓人深思,雖然我國幾千年封建歷史,並且講究“忠”、“孝”之類的字眼兒,如果剔除范字,“忠”、“孝”之類的字眼兒使用頻率並不高。這說明古人起名也不喜歡趕時髦。歷代儒傢大師,那些拼起向人們灌輸“忠孝仁義”的大儒們,哪一位名字裡有“忠”、“孝”之類的字眼兒?孔子講瞭一輩子“仁”,他為兒子起名卻用瞭魚類的名字鯉。追逐政治上的時髦字眼兒,隻是政治上幼稚和膚淺的表現。這是追逐時髦的一個極端。
其二,中國人還是不要起過洋化的名字。中華民族的子孫是一個文明古國的傳人,我們的民族有著自己的倫理道德、審美意識和文化價值,所以不應該輕視自己。特別是在起名上,要顯示要保持民族特色。民間認為,選用近於洋化的名字,如約翰、瑪麗、麗莎、安娜等,有時還是一種時髦。但在日後的社會變遷和人我交往中,可能會給對方心理上造成一種輕視和不快的印象。當然,這是文化方面不同的一種誤解,但這種誤解也可能會影響人去獲得的機遇,為一個名字而付出這樣的代價,無論如何都不劃算的。
8、忌諱過於誇贊的字
名字好聽與否,不在於用詞多麼華美,而在於用詞用得恰當到好處。但有的人可能會犯下錯誤:給男孩子起名,總是離不開一些過於生猛的字,如豪、強、炎、猛、闖、剛等,雖然斬釘截鐵,讀起來剛強有力,用男子漢派頭,但也容易使人聯想到渾噩猛愣、放蕩無檢,使氣任性,不拘禮法,誤認為是一些赳赳武夫,所以,自古以來,一般貴族士大夫在給男孩子起名時,都盡量避開這些字。因為中國文化認為,我之剛烈堅強,並非那些喜怒形於詞色、遇事拔刀而起的血勇之人,而是一些內蘊浩然之氣,遇事不驚不怒,談笑風生的偉丈夫。有人給女孩子起名卻又總是在一些春蘭、秋菊、珍珍、艷艷之類的詞裡繞圈子,但是如果把它們放到一定的文化氛圍中,就會使人產生飄浮的感覺。如女子名字中常喜歡的花、萍、艷、桃、柳等字眼就是。花雖俏麗明艷一時,獨占秀色,出盡風頭,但場風雨過後,就會零落成泥碾作塵。楊柳亦屬柔軟脆弱之物,成語中的柳性楊花、殘花敗柳等,就表示出對這種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味的情感評價。桃花令人引起紅顏易衰的聯想。萍與柳又都是飄零和離別的象征物。所以,民俗中認為,取名時應盡量避開這些表面上明麗的字眼。
9、大姓忌諱簡單名字
目前我國人名出現單名熱,而單名最大的弊端就是造成大量的重名現象。以四千個漢字計算,如果所有的人都使用單名,一個姓氏隻能有四千個人使用單名,第四千零一個人就開始重名。這樣,重名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。相反,我國盡管人多姓少,如果采用雙名,如果避免使用時髦的字眼兒,避免使用濫調,重名的概率是很低的。
10、忌諱不及其餘的地方
名字的“禁區”有的是社會約定俗成的,有的則是字義的限制,有的從屬於自身的社會觀念和審美意識。一些字便成瞭名字的“禁區”。
某些表示穢物和不潔的字一般不入名號。但某些人或某些地區有給孩子起“賤名”、“醜名”、“臟名”的習俗,為的是讓孩子不為妖魔光顧,便可消災免禍、長起百歲。其實這是一種迷信。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,一般不入名號。
小結:對於八字五行起名法的內容就是這些,希望能幫助到大傢,而不管是八字還是五行都是我國傳統玄學當中的一種奇跡吧!這是經過歷史考證的一門高深的學術!更多的八字五行起名請查閱星座360網!